《星期一的京奧之旅》創作起點(2):北京初夜


來到陌生的城市,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。我對北京的第一印象並不特別,因為我到北京的時間已是傍晚,戶外黑壓壓的什麼也看不清楚;來到承租的民宿時,房東又不在家,屋裡只有我一人。於是,我對北京的第一印象,可能就是我要一個人在昏暗的空屋中度過第一個夜晚吧。

說睡得好是騙人的。累了一整天而躺在床上,想睡卻睡不著。主要是心理因素:不清楚這間房子的底細。隔壁是房東的房間,再過去是廚房廁所,還有一個極小的客廳,客廳一旁是大門,通往公寓的樓梯間。沒錯,整間屋子只有我一人,所有的門窗都是關上,有的甚至上了鎖,但,它們會不會忽然砰地一聲,打開了?誰知道呢?

我不知道躺在一間陌生的客房和躺在一座墳墓裡有什麼差別,當然,躺在墳墓裡的人是不會呼吸的,但當你只有呼吸與你作伴的時候,並不會讓你覺得比較安全,而且原本應該放鬆的五官也會情不自禁的敏銳起來,聽得見自己的呼吸聲樓梯間的講話聲隔壁鄰居小孩的哭鬧聲……即便再小的聲音,此時此刻都變成了大鬧鐘。

一個人到了這個時候,體內自然會發出一些聲音,以做出調節與平衡,例如:不賴嘛,你可以一個人躺在這裡,獨一無二的經驗喔。」還有:「哇,你真勇敢,膽子真大,一般人絕對做不到!……類似這些自我安慰的話,只為了紓解油然而生的緊張感,也因而使得當下的心情,除了緊張,還混合著些許興奮與陶醉。這些負面的正面的情緒此起彼落,相互之間雖然不怎麼協調,如同在一片噪音中夾雜幾聲優美的和弦,但,或許這就是人性吧。

迷迷糊糊似睡非睡之際,天亮了。什麼事情也沒發生。不同的是,這裡比昨晚看得更清楚些。我住在一棟六層公寓的五樓,公寓與附近的其他數棟聯合成一個社區(北京人說小區),區內聚集了一些聊天玩牌的民眾,門口不但有保安,也有部分居民身兼志工,負責區內的巡邏與安全。這樣一來我放心了,治安是不成問題的,昨晚的胡思亂想瞬間成了笑話。

我先去郵局存錢,免得放在身上不安全。事情辦妥後想去體驗一下大眾運輸系統,便坐上公車(北京人說公交車)並轉搭捷運(城鐵)。對於一個剛剛存完錢的人而言,首先會注意最實際的問題:公車只要幾毛錢,真便宜!捷運無論起站出站,一律兩塊(人民幣),真划算!為了即將到來的奧運,北京當局的安檢是很徹底的,背包行李之類的,檢查通過了才能進站,紀律不可謂不嚴明。

一個不斷在強調守法守紀的城市,它的另一面必定是散漫不羈。大馬路上車來車往,駕駛往往喜歡按又長又大的喇叭聲,彷彿每個與他作對的人都是聾子;部分車輛與行人把紅綠燈當參考用,隨便亂闖,險象環生。我來了你讓開,似乎是一種用路習慣,習慣成了積習,而積習難改。

對於在台北時常仰賴大眾運輸系統的我而言,北京在這方面也是很便利的。身為一個初來乍到的旅人,我感覺到北京有拘緊的一面(例如滴水不漏的交通安檢),有鬆散的一面(例如駕駛亂按喇叭,行人不守規則)。

總之,這是對北京在交通上的第一印象,由此也思考到兩岸之間的生活習慣與差異,當時並沒有想到,我正埋下日後寫作的種子。

留言